桂林翻译公司 桂林翻译公司 桂林翻译公司
123

破旧的阳家里,也想早日搭上“改造”的便车

新闻背景
一栋栋白粉墙、小青瓦、四层楼高的桂北民居风格联排式小洋楼,在繁花绿树映衬下显得特别古典雅致,村旁的漓江风光旖旎。居民们惬意地行走在整洁宽敞的道路上,有人带着孩子在室外健身步道上锻炼身体。
看着仅一江之隔的福隆园改造项目上关村的安置楼房建成入住,身处此次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中的七星区七星村委的阳家里村民再也坐不住了。
6月中旬,记者通过对阳家里的走访和深入了解,可以看到城中村人们生活的真实状况、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改造的迫切。这一切,与改造后的上关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为城中村的七星区阳家里村,多少年来至今仍然没有通自来水,全村凿井至少超过300口;自己排放的污水,自己继续抽上来用。在这样脏乱差的环境生活了多年的村民们期盼着像上关村那样“改头换面”———
□本报记者景碧锋 文/摄
四面被严严实实包围了的阳家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中村
福隆园城中村改造的整个项目涉及七星区三联村委滩头、小村和七星村委上关、阳家里村。农历丙申猴年春节前后,毗邻的上关村村民陆陆续续入住新建成的小区安置房。阳家里的村民有的去看过热闹,有的去喝过进火的酒,一对比,心里就不是滋味了。
如今,上关村村民的安置已经接近尾声,整齐规划联排入住的小洋楼、统一规划的商铺,小区内处处透绿、道路整洁平整,在这里,已经看不到城中村的样子了,但这里的的确确是改造前的城中村。
上关村脏乱差的面貌已翻篇,但现在我们看看阳家里,就会明白改造前的上关村是怎样的,明白城中村里人们日常的生活。
从上关村往东,过了小东江,就到了阳家里。阳家里的村民告诉记者:“在村西南约500米处,曾有清翰林学士阳氏公馆一座;村子在阳氏公馆的背后,遂取名阳家背。”因为嫌名字不好听,改名阳家里。
即便是如今,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阳家里仍然是个奇怪的地方。从十字街出发,乘10路公交车,仅仅4站路就到达了桂林理工大学正门口的建干路上,正对面就是阳家里。
然而,阳家里虽然位居闹市,但村子被高楼合围,其西面是小东江,东面是桂林电力电容器公司,南面是菜园里村,北边是桂林医学院。这样,阳家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中村,只有几条窄巷通往村里。
坟冢紧挨着村民的住房,道路坑坑洼洼,没有排水设施,污水横流
如今的阳家里有近300户,1100多人。村里人姓氏比较杂,有龙、王、黄、李等多种姓氏。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的人大多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各地陆陆续续迁过来的。”
阳家里所在的地有近300亩,除了生活居住区外,剩余的几乎有一半以上都是连片的菜地和苗木种植地、鱼塘以及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农民先祖的坟冢。阳家里村的村民去世后,几乎都埋在这里,一些坟冢甚至紧紧地挨着村民的楼房和院落。
跟着村民黄胜发进入村子,看到坑坑洼洼的村道两边村民起的房子相互交错,一个个防盗网外凸,像一个个笼子。村子里电线横拉、污水横流,没有排水设施,路面没有统一硬化。村里的房子高的有四五层楼房,低的还只是随手搭建的毛坯房、瓦房,跟外面的高楼大厦相比,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
有村民调侃说冬季大家做腊肉挂在窗台上晾晒,对面的人家可以随手拿,“腊肉”真的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拿肉”。村民告诉记者:“前两年村子发生火灾,消防车是根本进不来的。村子里村道窄得只能走三轮车。房子也建得密密麻麻,我家采光就很差,从早上到晚上,一点阳光也照不进来,一楼很潮湿的。”由于没有铺设排水给水管道,整个村子的生活污水只能直排入小东江,污染漓江水质。
早在2001年,桂林市政府就对福隆园片区城中村的改造进行定点、立项,2003年批准将731.24亩集体农用地征为国有建设用地。2004年,阳家里村就作为福隆园片区城中村改造的第一个村子将村里的土地签约征收。
缺水的阳家里村民坐不住了:菜难卖 房难租
“马上要改造”,然而,12年过去了,阳家里还没有改造。都说水是生命之源,住在城市中心,12年没有通水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跟上关村村民一样,阳家里位于小东江边,距离城区近,直到现在阳家里村的村民仍然种菜卖,这仍是他们最主要的收入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分给每个村民两分地,种菜就得有水。
“以前村里有个泵房,从小东江抽上来水浇地种菜,可后来水泵被贼偷走了。种菜没水不行,自己生活没水也不行,村民就在自己住的院子里自行打井抽水。近300户村民,有的人家打的井不止一口。然而,由于地方逼仄,有一部分村民的化粪池几乎就在井旁,农村人有句恶心的话说,‘自己拉的自己吃掉’,在我们这里还真是这样。”村民黄胜发无奈地告诉记者。
阳家里的村民靠种菜为生,尽管种菜没有多少收入,但对几乎没有收入的村民来说,他们仍然很在乎这点收入。然而,在附近的六合圩市场和屏风市场,近几年熟悉的人几乎都不会买阳家里村民种的菜,这又是为什么?“你说为什么?我们的菜是用这样的污水种的,你说菜能没问题?”村民李秀明这样告诉记者。
跟所有的城中村一样,阳家里村民的第二项收入就是房屋出租。由于紧挨着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房租收入是阳家里村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前几年,村民起的房子基本都是火柴盒式,又狭小又逼仄,没有卫生间和厨房。因此,每月每间房屋的租金仅有一两百块钱。由于学生多,村民的房屋大多还能租出去。
可问题又来了。本来阳家里的水就因为污染为人诟病,随着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陆陆续续迁往雁山、临桂办学,学生人数持续减少,周边彭家岭新建的房屋不断增多,阳家里的房屋老旧,慢慢就租不出去了。阳家里四五十岁的人大多处于无业状态,而青年大多都去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或周边的楼盘做保安。
阳家里的一些老人家只能去建干路一带捡拾一些塑料瓶、废旧书报,每月能有两三百块钱补贴家用。
然而,比没有稳定收入、没有工作更为严酷的是:村民的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侵袭。
这两年,阳家里的中年村民频频患病,大都是像肾结石、尿结石之类的慢性病。“大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慢慢就得了这些怪病去世了。”黄胜发说。其实,村民都知道,问题是出在水上。化粪池和水井紧靠着,没有经过任何的净化、过滤,水本身有问题。
村民也不想喝自家从井里或池塘里抽上来的脏水,一些村民曾偷偷地到桂林理工大学校园里接过自来水。一次两次还可以,时间长了学校也不让,村民都被撵了出来。
在阳家里,记者见到一连串的紧紧挨着化粪池的水井,或者是污水直接排到池塘里,抽水泵又在一旁抽。
村里的水是这个样子,能喝么?大家不放心。近些年,村民曾多次拿村里的水到相关部门去检测,其中有一项是大肠杆菌严重超标。然而,超标归超标,不喝它又能喝什么?
阳家里的村民们急切盼着“改造”的足音。
■记者手记
改造是阳家里村民的幸福之路
四年前大学毕业来到桂林,那时,我还是个实习记者,在桂林的第一站就住在建干里,毗邻阳家里。
当时,建干里小房间的租金是每月150块钱。房屋不足10平方米,没有厕所和厨房,可以说除了一张床外几乎什么都没有,几乎和《疯狂动物城》里兔子朱迪来到现代动物都市所居住的公寓一模一样。
廉价的住宿,共用的厕所,接连被偷盗走的电脑、电单车,到处横拉的电线网,坑坑洼洼污水横流的道路,黑乎乎的夜晚,使得即便是房东也无奈地说:“真盼望赶快改造,我真是一天都不想在这里住了。”
真没想到的是,相比建干里,阳家里的情况更为差劲,竟然连自来水都没有,甚至家里抽出来的井水都是混浊的。村民家里的抽水泵直接就伸到充满腥臭味的池塘里抽水。
没有稳定收入,没有工作,这是阳家里村民的一个基本状况,城中村村民的贫穷,某些方面远甚于桂林的一些农村。
在阳家里走访,我们可以看到,按照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下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无论是对于城市来说,还是对于当地村民而言,都是有害的。
然而,我们欣喜地看到,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民意,及时启动了福隆园片区城中村的改造。特别是在上关村的改造中,村民们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白粉墙、小青瓦、四层高的桂北民居风格联排式小洋楼。更重要的是,村民安置房的一层可做门面出租,二层以上自己多余的住房也可出租,用来增加收入。村里有写字楼、酒店出租,集体收入也有保障,村民可以持续分红。
上关村的改造中,不仅充分保证了村民的自身利益,甚至让村民通过拆迁改造,生活为之一变,华丽转身。上关村的变迁给城中村的改造树立了一个成功样板,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当地村民的利益,赢得了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叫好,这也是阳家里群众所期待的。
上关村的这种改造模式,让仅有一江之隔的阳家里村民充满期待。记者走访当天,5位村民代表龙世宏、黄胜发、李秀明、王林、黄菱峰一致表示,希望能像上关村一样,尽快对阳家里完成拆迁改造,使得其焕发新生。


桂林翻译公司推荐阅读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7430389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