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翻译公司 桂林翻译公司 桂林翻译公司
123

桂林老照片:漓江船家在市区河段内消失(图)

桂林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桂林新闻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核心提示:桂林的船家基本都停靠在龙船坪、訾洲、泗洲湾、安新洲、蚂蟥洲、伏龙洲等地。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曾经响应号召,登岸定居,成立了漓江公社。后来,一些家庭人口多、负担重,生活较贫困的船家,又回到了船上,重操旧业,过起了逢河打鱼、逢水弯船的生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漓江上的行船。

  ■凌世君

  明代的俞安期有一首广为传颂的七言绝句,叫《漓江舟行》:

  桂楫轻舟下粤关,谁言岭外客行艰?

  

  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

  寥寥二十八个字,把漓江舟行的愉悦和浪漫表现得异常生动。这是一个有文化的乐观的乘客的心态,但不知读者有没有想过,余安期搭乘的是一条怎样的船?易地而处,作为船家,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水路运输时代,漓江首先是一条水道,它供给了许多人的营生,养育了一群在漓江里讨生活的人,他们有的跑运输,有的捕鱼,有的在船上开水上百货店;他们有自己的姓氏、语言、饮食习惯、习俗,一句话,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样一个群体,我们称为船上人家,又简称为船家、疍家。

  桂林的船家基本都停靠在龙船坪、訾洲、泗洲湾、安新洲、蚂蟥洲、伏龙洲等地。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曾经响应号召,登岸定居,成立了漓江公社。后来,一些家庭人口多、负担重,生活较贫困的船家,又回到了船上,重操旧业,过起了逢河打鱼、逢水弯船的生活。年纪大的不愿离开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年轻人却不愿留在船上,有的上岸打工,有的捕鱼为生,有的撑起了竹排拉游客,有的为航运公司开游船。

  为保护漓江生态环境,加强内河交通安全管理,维护内河交通秩序,提升漓江市区段的景观风貌,桂林市从今年4月开始了对漓江市区段约1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住家船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和船民上岸安置工作。这是继上世纪六十年代桂林市政府组织安置船民上岸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行动,据悉,此次共清理漓江市区段水域船民110户,住家船158艘。

  从此,船屋在市区河段内消失了。

  我跟漓江上的船家,曾经有过亲密接触。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编一部旅游书籍,我曾经奉命与同事一道,陪同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资深编辑老齐买舟漂游漓江,还曾经到大圩和兴坪的两个渔业大队做田野调查,亲眼看到了他们驯养和调教鸬鹚鸟的过程。那次我们从大圩渔业大队租了一艘民船,顺流而下,直到兴坪。除了住,一日三餐都在船上。那时的漓江远没有今日的喧闹,记忆深刻的是我们想要野炊,于是,船家在一个平静的水湾河滩边泊船,在鹅卵石滩上用三角铁架支起了一口扒锅,一口鼎锅,从河岸上捡来枯树枝当燃料。鼎锅煮饭,扒锅里直接舀漓江水熬着,又从船尾打开一块活动的舱板,那里藏着船家的一个小秘密——活水池,里面养着打来的鱼。船家把鱼捞出来,麻溜地收拾干净,直接扔到锅里,再拍两块姜下去;另外再切几个土辣椒放在碗里,倒上酱油。等到汤开,一顿饭菜就做好了。大家先喝鱼汤,然后烫豆腐、烫青菜,就着辣椒蘸水送饭,吃得那叫一个鲜爽。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无论从漓江管理还是环境角度来说,这样的漓江漂游是不会再有了。

  船民有两大姓——黄和廖。船民的名字中,有许多是使用数字的,比如黄六一、黄七三,据说这数字表示男孩出生时祖父的年龄。我曾经的同事中,就有船民的后代,叫黄九一。

  黄九一过年的时候请我吃过一种糕,叫船上糕,就是那种用青蒜汁拌和着糯米浆再加进炒熟的芋头粒腊肉粒蒸出来的年糕,吃的时候再用油煎得外焦里糯,咂咂,那滋味,咸、鲜、香!如今的桂林人喜欢喝油茶,船上糕已经不分岁时年节成为油茶餐中的一道常见美食。不说了,客居珠海10日,想念桂林米粉、想念桂林油茶了。

  相关报道:

    高清组图:漓江市区段最后一批“船上人”上岸

  住家船7月全部上岸 终结漓江城市段水上居住历史

  漓江城市段住家船将成历史 110户中有109户已签上岸协议


桂林翻译公司推荐阅读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7430389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