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留守现象的村庄 临桂灌塘村四季都是“丰收季”
桂林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桂林新闻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核心提示:记者在村里的一个交易市场看到,村民们正在整理淮山。当天的淮山收购价格在6元一公斤左右,虽然价格不是很高,但村民还是比较满意。不一会,一辆大卡车开了过来,司机下车立即将后门打开,只见里面已经装了一些淮山。
桂林日报记者蒋伟华 通讯员李辉朝 廖斌 文/摄
减产、白菜价、滞销……每年在农村丰收的季节,由于天气或市场的原因,几乎都会出现一些农产品减产或价格低廉滞销的情况,面对窘境,该何去何从?临桂区会仙镇马面村委灌塘村也是个发展种植的村庄,村里种植了各类蔬菜瓜果。每当他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他们选择了不抱怨,不放弃,而是继续大面积种植其他的作物,让自己的土地不“休息”,勤劳的村民在“打工潮”掀起的时候毅然坚守在脚下的土地上。几十年来,村里一年四季都有东西卖,村里也没有留守现象,如今村民年人均收入超两万,并建起了一栋栋别墅,买起了小车,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生活。
村民靠着勤劳致富盖起了一幢幢楼房
村民干活到晚上12点是常事
近日,记者来到会仙镇马面村委灌塘村的农副产品交易大棚里,只见场面十分热闹,交易现场火爆。记者了解到,近两个月来,该村的黑皮冬瓜、秋西瓜、葛根先后上市,收购商闻讯而来,每天都能满载而归,将该村的农副产品销往桂林、广东等地。
记者在村里的一个交易市场看到,村民们正在整理淮山。当天的淮山收购价格在6元一公斤左右,虽然价格不是很高,但村民还是比较满意。不一会,一辆大卡车开了过来,司机下车立即将后门打开,只见里面已经装了一些淮山。
“赶紧装。”村民们看到车一停,就马上拿着装着淮山的筐子过秤、装货。司机说,他是沿着村道一路收购过来的,尽量将车子装满,所以比较赶时间。
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种植淮山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过了农历七月半以后每天都有客商陆陆续续地来收淮山。村民光是这项收入少的上万块,多的数万甚至十万以上。
淮山只是村里收入的一部分,36岁的村民莫继江中学毕业后就开始跟着父亲在家里搞种植,淮山、莴笋、西瓜等他都种过。现在他不仅是种植户还是中间商,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父母十分辛苦,早上天不亮就出门了,中午随便吃点又出门做事,特别是夏天的时候,为了给作物灌溉经常干到晚上12点。
村民在将葛根装车
村民发展种植你追我赶,一年四季都有东西卖
“跟我到地里看看吧。”坐上莫继江的面包车,沿着一条泥巴路来到村民的田地里。放眼望去,土地绿油油的一片,没有一点荒废的迹象。金秋季节,地里西瓜、柠檬、葛根都在收获,村民显得十分忙碌。
“我们的土地都是轮作的,几乎不怎么休息。”莫继江自豪地说,村里有120户,500多人,土地较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村里就开始大面积地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从西瓜到冬瓜、淮山等。他认为也许是老天的眷顾,他们的土地相对比较肥沃,比如冬天种植莴笋后,春季又在同一片土地上种植西瓜,然后西瓜卖了又种冬瓜等作物,一年四季下来,土地几乎不荒废,有时几种作物同时种植。有些作物甚至一年种植两次,比如莴笋,冬天种了卖完后春天还可以种。而西瓜也一样,卖了春天种植的西瓜村民还种植秋瓜,所以无论什么时间走到村里,几乎没有看到村民闲着,基本都在忙着种东西、卖东西。
由于村民勤劳肯做,积累了丰富的各类作物种植经验,种植出来的产品也自然不错,所以桂林的收购商也对村里种植的产品十分青睐。村子名声在外,越来越多的老板来订购,村民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发展的经济作物也越来越多,村民之间甚至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势头,你家种三亩,我就种五亩,你种一种作物,我就种两种。良好的风气让村里种植的每种作物都达到几百亩以上,形成了几个产业,而且产业之间都“掐”好了时间,村里一年四季都有东西卖。只有到了春节的时候,村民才会停下来。
没人外出打工,坚守土地也能过上好日子
“我们村基本没人外出打工的。”莫继江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80后”基本在家,比他大的“60、70后”也一样基本都坚守在家种地,甚至现在的“90后”,只要没读书的基本也在家帮忙。
跟着他走进村里,一条干净的水泥路两边矗立着一幢幢装修一新的别墅,一辆辆三轮车、小车从我们身边开过,村里一片忙碌景象。
坚守土地的村民通过辛勤的劳动也得到了回报,四五年前开始,村民陆续建起了楼房,而且内外装修一新;随着交通的便捷,村里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村民买起了小车,除了平时联系业务拉货外,闲暇的时候村民还会开着小车带着家小到城里玩耍一番,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一头猪全村一天就吃完了。”除了房子、车子,村民形容他们生活的改善最直观的就是吃这方面。现在村里水果蔬菜不缺,平时也没时间出去买肉,于是就有人在村里开起了肉铺,一天就杀一头猪,一大早就被村民全部买完。
用村民的话说,有钱了,吃就舍得了。村民到底有多富裕?莫继江笑着说,不敢多说,村民的存折上少的十万八万,多的几十万的大有人在,年人均收入保守估计在两万以上,也就是说,每户村民平均一年赚个十来万是最平常不过的事。
不抱怨是村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活好了,村民们却没有满足现状。四年前他们还从广东引进了柠檬,一种就是600亩,今年价格有些低,只有四块左右一公斤。不过虽然价格低,但也没有村民抱怨,都愿意继续种。
“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之一。”多年种植的莫继江总结说,其实种植行业确实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受市场和天气的影响,有时产量低或者价格低,他们村也不例外。但村民却基本不愿意去抱怨,如果西瓜没赚到钱,就赶紧种淮山;淮山没赚到钱,马上种莴笋啊。
“总不可能样样亏吧。”多年的经验告诉村民,种植一样东西当年可能没赚到钱,但基本不会亏太多,与其去抱怨或者呼吁社会帮助,不如抓紧时间谋划种植其他的作物以挽回损失。村民觉得,靠天靠人不如靠自己。或许这也是村民能成功致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桂林翻译公司推荐阅读
随机文章